对于某些患者,缩窄鼻支架和鼻尖的同时,必须缩窄鼻翼基底,否则鼻外观有一种基底过沉的感觉。总之,从内眦作一垂直线可确定鼻翼的外界,这是正常的解剖标记。超过此界的过宽而扁的鼻翼需要行鼻翼缩小手术,可减少鼻翼的长度和宽度。
所选择的方法取决于患者的解剖特点、所期望的美容结果,以及为掩盖皮肤瘢痕而采取的措施。鼻翼整形术在特定的种族解剖类型中需与局部解剖特点相平衡(即黑人、亚洲人、东方人等)。当鼻翼扁平、肥厚或鼻翼基底过宽时,或当鼻尖过分突起,在复位后出现鼻翼扁平时,就需行鼻翼整形术。鼻孔基底过宽时也需行鼻孔基底整形术。
在鼻整形术中,鼻翼手术是最后的一步。操作时需特别细心,在所有主要的和辅助的手术均完成后才进行。因为,此时的鼻尖已显出其总体外观,就可选择相应的鼻翼手术方法。
如果怀疑鼻部比例不合适时,最好暂缓鼻翼整形术,待鼻部完全愈合后,局部解剖特点明朗时再行。
任何一类鼻翼整形术必须保守和对称,不要用一个畸形掩盖另一个畸形。另外,重要的是大夫应尽其所能减小或掩盖鼻翼整形术切口瘢痕,因为它常是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的起因。
解剖
一般的解剖可见第一节。总的来说,鼻翼基底是由纤维脂肪网状组织内外覆盖皮肤的组织所组成,位于鼻翼沟外侧、向外拱出的部分。此部分组织无软骨。在不同种族之间,甚至在同一种族之间鼻翼基底在形状和大小上有明显的不同。鼻翼是支撑鼻尖的一个辅助机制。但如果它过薄、仟细或在某种程度上说在解剖上较薄弱,则几乎无支撑作用,甚至在鼻尖软骨过厚经切除后,它可出现塌陷。
鼻翼插入面部的方向和位置可影响外鼻的比例和美容效果。鼻翼-面连接位置过高,产生鼻翼高耸和弓形的外观,鼻小柱显露过多。如果连接位置过低,下垂的鼻翼可形成鼻尖上翘和鼻小柱显露过少。比较常见的是介于这两种极端畸形的鼻翼外形,而且容易矫正。
厚、脂肪多的鼻翼壁可经鼻翼缘偏内侧行去脂肪和修薄术可改善鼻外形和比例。
理想的鼻翼不应将其作为鼻解剖的单独部分,而应是鼻子的剩余部分向面部结构过渡的桥梁,应相互协调。
外科技术
鼻整形术的切口位置和数量、切除程度取决于局部解剖特点和术中所形成的鼻外形。虽然大夫的判断是决定因素,但切除的量应精确,否则将出现继发畸形。
保守的手术操作是避免过多切除和不对称的重要前提,是避免出现无法矫正的并发症的保证。
选择手术方法和切口部位,可参考如下指标:
① 鼻翼缘内侧长度、形状、厚度和扁平程度;
② 鼻翼缘外侧长度、形状、厚度和扁平程度;
③ 鼻孔基底的宽度和形状;
④ 鼻孔的形状;
⑤ 鼻小柱的形状(解剖)和相关的鼻翼软骨内侧脚板;
⑥ 鼻侧壁的长度由鼻翼与鼻连接部位所决定.
在决定了上述因素的重要性后,一般应采取逐步手术的方法,避免因切除过多而出现不必要的继发畸形,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鼻翼缩小和成形技术总是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以便在产生最小瘢痕的同时,取得最理想的手术效果。当鼻翼畸形明显时,手术时切口和切除范围也变得更大。和其它的鼻整形术一样,鼻翼整形术也是一个破坏性手术,一个较大的鼻翼整形术也会产生较明显的瘢痕。外科大夫必须依靠其临床经验和瘢痕掩盖技术衡量手术方法的得与失。
鼻孔基底缩小术
对需行较小的鼻翼缩小术患者,从鼻孔基底锲形切除皮肤和软组织可通过减小鼻孔基底的内径,矫正轻微的鼻翼扁平。虽然鼻翼的外突曲线改变了,但鼻-面的连接部位并没改变,瘢痕成功地藏在鼻孔基底。一般来说,鼻孔形状是选择手术的关键。本法可产生微细的、保守的、但是有效的改善轻度鼻翼扁平畸形。本方法不会改变鼻翼外侧缘的直径。
经鼻孔缘与基底行鼻翼切除
自鼻孔基底经鼻孔缘切入鼻翼一面连接处,可行较大的鼻翼缩小术,可同时矫正鼻翼外侧弯度较大的畸形。注意切口未达鼻翼外侧皮肤,但瘢痕会外露。
鼻翼锲形切除
如果鼻翼大而肥厚,可在鼻翼-面联合处行锲形切除,可整体矫正鼻翼解剖上的臃肿,同时,鼻翼也会向内侧轻度旋转。当行全层组织锲形切除时,可缩小鼻翼的长度,后者适用于矫正鼻尖过突的患者。
鼻翼瓣法
适用于微小的鼻翼缩小和鼻翼-面部联合部向内侧轻度移动的患者。鼻翼的外侧卷曲可掩盖术后的瘢痕。
鼻翼滑行瓣
在鼻翼-面连接处行不同程度的鼻翼锲形切除的同时,向上回切2mm可使鼻翼向内侧滑进,达到缩小鼻子宽度的目的。获得最大的鼻翼缩小术,并能产生内侧旋转的作用。鼻翼切除的角度可决定鼻翼内、内外侧面组织的切除量。
行鼻翼成形术时,相应的设计与术后无瘢痕愈合是同等重要的。在面-鼻翼联合处形成过多瘢痕的原因是切口位置不合适。同时可导致两侧鼻翼高度不对称,使瘢痕更外露。局部皮脂腺过分丰富可影响术后愈合。跨联合部的皮肤缝线常有收缩的缝线标记,切口明显。
幸运的是,选择合适的切口和现有的缝合技术能有效地消失瘢痕线。避免或巧妙地掩盖鼻翼和鼻孔基底瘢痕的关键是正确利用间断内翻缝线的位置,而用1-3针5-0肠线行皮下缝合,可很好地对合皮肤,然后用美容缝线间断缝合皮肤。